日人破壞


     1895年,日軍憑著馬關條約,派出大軍接收台灣時,台北城竟沒有能發揮其
 「銅牆鐵壁」的功能,「台灣民主國」的大總統唐景崧竟然棄職開溜;當時台北
 城陷入無政府狀態,盜賊橫起,人心惶惶;城內仕紳李春生決定請日軍進城安撫
 ,來自鹿港的商人辜顯榮乃自告奮勇,單身赴基隆獻情報,並一路引導日人進城
 。
6月7日,日軍的先鋒部隊來到台北城,卻見城門緊閉,並有槍響,於是不敢 貿然進入,這時有一位叫「陳法」的老婦在城牆上,放下竹梯,供日軍攀登而上 ,因此沒有攻城,日軍進衛師團不費一兵一卒,就蜂擁進入台北成,台灣首府正 式淪陷,台灣人民從此進入殖民。
日人進軍台北城後,清廷官吏十餘年的經營付之一炬,因此中國格局的建設 ,不容於已汲取西方都市建設經驗的日本人,他們於領有其第一個殖民地後,就 把殖民政府的指揮中心設在台北城內,為了都市現代化,他們開始毀城墎、修道 路,他們將城牆及西門門樓加以拆毀,僅只殘留東門、南門、小南門、北門等四 座門樓而已。至於原先城內清代建築,日人對其消滅、破壞更是不遺餘力。1897 年起陸續拆毀、遷移天后宮、文廟、登瀛書院、布政使司衙門、籌防局等。
台北城府被毀了,但是城內城外的區別依然存在,由於日本人盤據在城內, 因此一道無形的鴻溝被築起來,他們加緊城內的建設、使之成為全台首善之區, 城外的艋舺、大稻埕等台灣人居住的地區,與之相較起來則較為落後。

回到上一層
回到主畫面